祖国医学对疤痕疙瘩早就有研究,并且还积累了许多辨证施治的中医治疗疤痕疙瘩的宝贵经验。 西汉马王堆出土的《五十二病方》中就记载着中医治疗疤痕的方法:“轻粉、人恶(人的精液)疗疤痕。” 宋?《太平圣惠方?灭疤痕诸方》载有中医治疗疤痕:“夫疤痕者,皆是风热毒气,在于脏腑,充注于肌肉,而生疱疹,及其疮愈,而毒性尚未全散,故疮痂随落,其疤尤黯,或凸凹肉起,宜用消毒灭疤之药以敷之。” 明?《普剂方》中也有对中医治疗疤痕的记载,指出:“积风热诸毒于肺腑,发于肌肉而为疮疖,析疮愈余毒未散,故疮痂虽落而疤痕不灭。治法即有涂泽膏润之剂,亦须赖营卫平衡,肌温气应,外宜慎风冷也。”书中不仅提出了疤痕及疤痕疙瘩乃是疮痂愈余毒未散的理论,同时还提出了以膏润之剂孵之和赖营卫平衡的治疗方法,而且还指出了与风冷有关的慎风冷的教训。 《刘涓子鬼遗方》也载有:“文物灭疤膏方”涂抹疤痕表面治疗疤痕的记载。现代对疤痕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认识如:《中国中医大词典》肉鬼疮的记载:“此症是由心肾二经受邪所致,生于胸背两肋间,俨如鬼形,头尾四足皆具,皮包红,高起二寸,疼痛难忍。”中医对疤痕疙瘩还有一些其他命名如:“肉蜈蚣”、“蟹足肿”、“肉龟症”等。 |